猎头公司分享试用期内不要踩这些坑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众腾人力集团
- 来源:http://www.zhongtenghr.com/
- 发布时间:2022-05-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马上又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也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机。而试用期是大多数求职者必须经历的阶段。猎头公司提醒大家,以下试用期违法用工行为,工人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以免踩坑而不自知!
1、先试用合格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
案例:
2021国庆节前,一家旅行社招收了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负责人说:三个月的试用期,只有在签订合同之前才能做得很好。为了保持工作,这些员工经常加班。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两个多月后,公司负责人就以试用期考核不合格为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并解雇了他们。
评析:
在实践中,一些工人在找工作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之前,他们必须经历一个试用期,并在试用期结束时被用人单位杀死。在这方面,工人们应该保持警惕。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人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本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只规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无论劳动合同的期限如何约定,用人单位都应当在劳动者开始工作时签订劳动合同,并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约定试用期。换句话说,没有单独的试用期。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同一岗位的最低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的80%,也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没有理由炒鱿鱼,该赔!
案例:
小李申请进入一家模具公司做钳工。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并同意试用期为两个月。试用期届满后,小李突然收到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公司的原因是他还在试用期内。由于是试用期,公司有权随时决定留下来。
评析:
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内的员工说投机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就业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这表明,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并在试用期内提供不符合就业条件的证明。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对员工不符合就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即承担举证倒置责任。不能提供证据的,视为非法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赔偿。
3、任意拉长试用期作为橡皮筋,不能!
案例:
小秦申请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当她加入公司时,公司告诉她试用期为6个月,并由公司进行评估。在试用期届满前几天,小秦被告知,由于表现不佳,试用期将延长3个月。小秦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评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必须与劳动合同签订的期限一致。具体规定为: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3个月的,试用期不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3年的,试用期不超过2个月;固定期限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因此,本公司约定试用期后随意延长的行为显然是违法的。
在实践中,虽然部分用人单位规定的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但不符合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例如,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了6个月的试用期,这也是侵犯劳动者合法利益的违法行为。
4、试用期内辞职被要求违约金,拒绝!
案例:
陈申请在一家纸业公司工作。试用期间,陈发现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于是辞职,告诉企业负责人另谋出路。这时,企业负责人告诉他,如果他想在试用期内离开工厂,他需要等待30天,否则他必须赔偿6000元的违约金。
评析:
在实践中,当一些工人因对工作不满意而在试用期内向用人单位辞职时,后者要求他们承担违约责任。原因是劳动者此时提出辞职,这是劳动合同生效后的违约行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设立试用期的目的是给劳动关系双方一个相互调查的期限。此时,虽然劳动合同已经生效,但如果劳动者因不满意用人单位而离开,劳动合同可以在成为常客后更快终止,因为根据法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只需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辞职。
以上就是猎头公司分享的有关试用期内常见的几种防踩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另外,如果您刚好有猎头、劳务派遣、岗位外包这方面的需求或者疑问,都欢迎您随时来电与我们取得联系!
小编:Lucky
猎头公司分享试用期内不要踩这些坑
【概要描述】马上又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也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机。而试用期是大多数求职者必须经历的阶段。猎头公司提醒大家,以下试用期违法用工行为,工人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以免踩坑而不自知!
1、先试用合格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
案例:
2021国庆节前,一家旅行社招收了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负责人说:三个月的试用期,只有在签订合同之前才能做得很好。为了保持工作,这些员工经常加班。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两个多月后,公司负责人就以试用期考核不合格为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并解雇了他们。
评析:
在实践中,一些工人在找工作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之前,他们必须经历一个试用期,并在试用期结束时被用人单位杀死。在这方面,工人们应该保持警惕。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人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本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只规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无论劳动合同的期限如何约定,用人单位都应当在劳动者开始工作时签订劳动合同,并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约定试用期。换句话说,没有单独的试用期。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同一岗位的最低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的80%,也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没有理由炒鱿鱼,该赔!
案例:
小李申请进入一家模具公司做钳工。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并同意试用期为两个月。试用期届满后,小李突然收到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公司的原因是他还在试用期内。由于是试用期,公司有权随时决定留下来。
评析:
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内的员工说投机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就业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这表明,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并在试用期内提供不符合就业条件的证明。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对员工不符合就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即承担举证倒置责任。不能提供证据的,视为非法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赔偿。
3、任意拉长试用期作为橡皮筋,不能!
案例:
小秦申请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当她加入公司时,公司告诉她试用期为6个月,并由公司进行评估。在试用期届满前几天,小秦被告知,由于表现不佳,试用期将延长3个月。小秦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评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必须与劳动合同签订的期限一致。具体规定为: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3个月的,试用期不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3年的,试用期不超过2个月;固定期限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因此,本公司约定试用期后随意延长的行为显然是违法的。
在实践中,虽然部分用人单位规定的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但不符合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例如,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了6个月的试用期,这也是侵犯劳动者合法利益的违法行为。
4、试用期内辞职被要求违约金,拒绝!
案例:
陈申请在一家纸业公司工作。试用期间,陈发现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于是辞职,告诉企业负责人另谋出路。这时,企业负责人告诉他,如果他想在试用期内离开工厂,他需要等待30天,否则他必须赔偿6000元的违约金。
评析:
在实践中,当一些工人因对工作不满意而在试用期内向用人单位辞职时,后者要求他们承担违约责任。原因是劳动者此时提出辞职,这是劳动合同生效后的违约行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设立试用期的目的是给劳动关系双方一个相互调查的期限。此时,虽然劳动合同已经生效,但如果劳动者因不满意用人单位而离开,劳动合同可以在成为常客后更快终止,因为根据法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只需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辞职。
以上就是猎头公司分享的有关试用期内常见的几种防踩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另外,如果您刚好有猎头、劳务派遣、岗位外包这方面的需求或者疑问,都欢迎您随时来电与我们取得联系!
小编:Lucky
- 分类:新闻中心
- 作者:众腾人力集团
- 来源:http://www.zhongtenghr.com/
- 发布时间:2022-05-13 08:36
- 访问量:
马上又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也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机。而试用期是大多数求职者必须经历的阶段。猎头公司提醒大家,以下试用期违法用工行为,工人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小心,以免踩坑而不自知!
1、先试用合格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
案例:
2021国庆节前,一家旅行社招收了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当他们加入公司时,公司负责人说:三个月的试用期,只有在签订合同之前才能做得很好。为了保持工作,这些员工经常加班。出乎意料的是,仅仅两个多月后,公司负责人就以试用期考核不合格为由拒绝签订劳动合同,并解雇了他们。
评析:
在实践中,一些工人在找工作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之前,他们必须经历一个试用期,并在试用期结束时被用人单位杀死。在这方面,工人们应该保持警惕。
《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人之日起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本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只规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无论劳动合同的期限如何约定,用人单位都应当在劳动者开始工作时签订劳动合同,并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约定试用期。换句话说,没有单独的试用期。同时,《劳动合同法》还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工资不得低于同一岗位的最低工资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的80%,也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没有理由炒鱿鱼,该赔!
案例:
小李申请进入一家模具公司做钳工。双方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并同意试用期为两个月。试用期届满后,小李突然收到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通知。公司的原因是他还在试用期内。由于是试用期,公司有权随时决定留下来。
评析:
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内的员工说投机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就业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这表明,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应当单方面终止劳动合同,并在试用期内提供不符合就业条件的证明。
也就是说,用人单位对员工不符合就业条件承担举证责任,即承担举证倒置责任。不能提供证据的,视为非法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赔偿。
3、任意拉长试用期作为橡皮筋,不能!
案例:
小秦申请在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当她加入公司时,公司告诉她试用期为6个月,并由公司进行评估。在试用期届满前几天,小秦被告知,由于表现不佳,试用期将延长3个月。小秦对此感到困惑,不知道他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成为一名正式员工。
评析:
《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必须与劳动合同签订的期限一致。具体规定为: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3个月的,试用期不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不超过3年的,试用期不超过2个月;固定期限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因此,本公司约定试用期后随意延长的行为显然是违法的。
在实践中,虽然部分用人单位规定的试用期不超过6个月,但不符合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例如,一年的劳动合同约定了6个月的试用期,这也是侵犯劳动者合法利益的违法行为。
4、试用期内辞职被要求违约金,拒绝!
案例:
陈申请在一家纸业公司工作。试用期间,陈发现企业劳动保护条件差,于是辞职,告诉企业负责人另谋出路。这时,企业负责人告诉他,如果他想在试用期内离开工厂,他需要等待30天,否则他必须赔偿6000元的违约金。
评析:
在实践中,当一些工人因对工作不满意而在试用期内向用人单位辞职时,后者要求他们承担违约责任。原因是劳动者此时提出辞职,这是劳动合同生效后的违约行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设立试用期的目的是给劳动关系双方一个相互调查的期限。此时,虽然劳动合同已经生效,但如果劳动者因不满意用人单位而离开,劳动合同可以在成为常客后更快终止,因为根据法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只需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辞职。
以上就是猎头公司分享的有关试用期内常见的几种防踩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另外,如果您刚好有猎头、劳务派遣、岗位外包这方面的需求或者疑问,都欢迎您随时来电与我们取得联系!
小编:Lucky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职场中哪些人比较容易受猎头公司欢迎

迎中秋,鲸才招聘定制月饼精彩好礼送不停!

【喜讯】众腾集团再次荣获人力资源外包大奖!
聆听每一位客户的心声

扫一扫关注
众腾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众腾公众号